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新闻 >> 新闻库 >> 综合新闻
      分享到:

      吴东民:既是书者又是思者

        作者:未知2017-04-27 09:26:59 来源:中国艺术报

          (1/2)陶渊明诗《饮酒·其八》 (行书斗方) 吴东民

          (2/2)曾巩《墨池记》 (楷书九条屏) 吴东民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怎样才能成为一位优秀的书法家?思考数十年,我想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天生的才华、丰富的学养、超人的勤奋。历史及当代均不乏具备此三者的书家,而近来我尤为关注的乃远居海南的吴东民。海南出了一位纯属本乡本土的书法大家,不能不使人惊叹、感慨并充满疑问。

        搞艺术的人需要天赋,吴东民显然具备这一先天因素:他对线条、色彩甚至音乐的韵律有着特别敏锐的感悟力,从具象到抽象,从绘画到书法,从乐感到歌唱,他总是比一般人领悟得快,且能准确把握住那些最能打动人的玄妙之处。看他的绘画作品,那山水中充满气韵和律动的章法,对每座山、每块石、每棵树的准确造型和富有节奏感的虚实处理,仿佛使人进入一个充满“道”的境界。他那具备专业男高音歌唱家的歌喉,厚重、沉郁、具有磁性,尤其对节奏的准确把握,让人误以为他是专业的独唱演员。而书法艺术的微妙之处也并非很多人能与之产生真切的共鸣,并将之转化到笔下,吴东民似乎轻而易举准确地把握住书法美的种种因素,篆刻艺术在吴东民那里也似乎是手到擒来。作为一位优秀的书家吴东民还写诗,他的诗灵动、野逸而深沉,有海风的清爽、劲利,又有人间的亲情、温馨,乃真诗人也。

        就书法一项而论,吴东民可谓篆、隶、楷、行、草五体兼擅,均有坚实的基本功力。当代人对书法并不缺乏热情,也不缺思想和对多种流派的追求,但整个书坛最缺的是基本功:未在古代经典法帖上下够功夫,便迫不及待地进行“创作” 。吴东民的作品多年前虽创作还处于探索阶段,却显示出作为书家应具备的专业素质,即掌握所学各体的用笔之道,较为精确地写出各碑帖每个字的结体,并大致表达出经典作品的气息和韵律。只有打好这些基础,才可能进入创作的自由天地,基础有多坚实,创作才可能到达多高的层次。

        吴东民的楷书基于北碑,在《张猛龙》 《爨龙颜》的基础上又多借助于魏墓志的清新气息,结体稳重中不乏峭拔之逸趣。其篆隶均取法金文、汉碑之经典,结体严谨,意味浓厚,然绝非古典之照搬,其中融入了时代追求的草化和变形,使作品既充满古典意味又有强烈的时代气息。

        观吴东民的近作,第一感觉是震撼。吴东民的作品何以打动人心?首先是基本功扎实,这是攀登艺术高峰的重要条件。我在其所书的《兰亭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等作品中,看到他直接继承了以王羲之为代表的晋人书风,对原作结体、气息的把握相当准确。我一直坚信:书不入晋,终难成正果。如果将自己的艺术选择停留在明清、或者再上到唐宋而远离晋人,令人感到缺少更高一层的典雅。典雅的核心是什么?一个字:“韵” ,只属于晋人的韵致,这是后人一直追求但又难以达其高度的艺术标准。吴东民面对如此迷人的书法最高目标,义无返顾地向前走去。在进行了较长时期临摹学习后,便一步步试图从“二王”这一“美丽的陷阱”中走出。吴东民以其自信和才气,一直与“二王”进行对话,通过研究、领悟,逐步获得其真诠。

        他最近创作的长卷草书《千字文》 《前赤壁赋》 《前出师表》 《后赤壁赋》以及12条屏杜甫《秋兴八首》等,均以浓郁的晋韵意味及鲜明的时代审美特征成为其代表作。书写《千字文》是历代书家必须要做的功课,各家都希冀书写出自己的独特面目,这也是对一位书家的考验。吴东民此作秀润、典雅,却又充满奇趣,从字的结体到整个气息荡旋着晋人的韵味,也有当代人所欣赏的结体微妙变化和用笔的灵活多变。其草书长卷苏轼《前赤壁赋》则字形变化更大,章法更为从容而奇峭,气息尤为畅达。面对此作,心会随着富有韵律和节奏感的线条而跳动,那抽象的起伏不定的线条与音乐的旋律相糅在一起,将人带入一个独有的审美境界之中。其他几幅长卷及《东坡居士记承天寺夜游》 《论书一则》 、五段式《唐人绝句》等,也都以其对传统精到的把握而又能从中脱出的创造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然而,吴东民的“创作”是有着严格的“度”的,这正是他的睿智之处。从整个书法史的进程看,创作上的稳变乃艺术发展的规律,偶尔的“突变”也是在“稳变”多年后有序的爆发。吴东民将自己置于当代又一次帖学复兴的大潮中,以自己的坚实探索将当代帖学向前稳稳地推进了一步。

        吴东民不仅是一位艺术上的实践者,还以“思者”的身份引领着海南甚而当代书坛的发展。他强调当代书家应在历史、时代、个人风格三者缺一不可的基础上选择自己的艺术道路;强调书家应具有修养、功力、才能, “即所谓的知、会、能三因素” ,这一切均“表露在心性中,直接流泻在笔端使转上” , “真正驱使书法作品及作者本人能够别开生面,是书家自身对书法艺术的深层把握” 。他有着鲜明的审美追求:以传统为根基,取法“二王” 、米芾之意,逸而不野,奇而不诡,内敛而跌宕,集遒强、涩劲、雄浑、伟岸等力之美,又融隽秀、雅韵为其内蕴。他是一位书法主体论的坚定支持者、实践者,是一位深深了解书法本体、本质的思想者。他还以诗人的情怀融入书法, “高睨古人,濡墨萦怀,放浪形骸” ,他说:“墨香书韵令人眩晕,让人忘却烦恼和疲惫,更有阅读之悠然,聆曲之曼妙,尽情地、不由自主地充满表现自我的心性与张力,在似漫不经心的过程中尽情享受游离万物之外的快感。 ”他的思、他的行,与作为高扬主体精神的书法艺术的本质完美地糅合在了一起。


        责任编辑:静愚
      相关内容
      More.. 名人堂
        More.. 艺术展讯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666(s)   13 queries
        update:
        memory 4.365(mb)